当前位置:教改动态>正文
口腔医学生科研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布者:140  发布日期:2014-06-27 查看:1349 次
课题负责人:张健
所在单位: 口腔医学院
项目编号: 201310
关键词: 口腔医学生 科研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生科研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我在2013年1月申报的2013年度天津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于2013年1月立项,2013年1月开题。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推动了口腔医学生科研信息素养教学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科研能力素养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口腔医学生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网络化的日益普及,科学研究进入e-science时代。这种新型科研模式具有信息密集、数据密集、分布式、协作和多领域的特征。因此未来医学科研信息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多层次、多学科的密集信息分析评价与整合利用。科研信息素养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源泉,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口腔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仅局限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节缺乏层次性和连续性,与口腔专业课程严重脱节。目前的科研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由图书馆或文检教研室承担,缺乏与口腔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信息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没有形成一种氛围。因而不利于对口腔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能适应目前信息大爆炸时代新型科研模式。因此,探索和构建新型科研信息素养培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而目前口腔医学生科研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随着口腔医学信息资讯迅猛增加,如何利用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快速有效挖掘,深度揭示医学研究热点和前沿、跟踪某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实现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成为口腔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同时,医学科研信息素养对于现代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极为重要,已成为医学生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第一需要。
二、研究目标
1、建立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设置,上报天津医科大学教务处。
2、将科研信息网络教育资源分类刻成光盘,建立信息分析能力教学资源库。
3、加强教师运用远教资源的能力培训,能独立下载,整合,运用科研信息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多种渠道开展讲座、培训、读书看报、公开课等培训,其中整合牙体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外科学的课程资源应用开展心得体会活动
三、实验方法
1、充分利用互连网查阅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及技术保障。
2、为了适应口腔医学的快速、健康发展,并不断丰富、完善我国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内涵,建立口腔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教学大纲对促进口腔医学生科研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该大纲是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编写的,它专门介绍口腔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各种文献信息,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科研信息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七部分,涵盖搜索引擎、信息获取、文献管理、信息分析、个人知识管理及合作共享等。
3、聘请该领域相关专家指导研究。
四、中期研究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3.1----2013.3)
形成方案:检索研读相关资料,充分调研,选择技术手段,确定课题方案。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
(二)实施阶段:(2013.4----2013.7)
课题立项后,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讲义、课件教程等。尽快建好课件教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各种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
一是2013年3月,根据课题内容及参研人员设立相应栏目,把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一个参研人员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及相关的资料全部整理汇总,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由王兴负责。参研人员通过网站了解各项工作进行情况,并通过留言及论坛的方式进行讨论。通过网站对外进行宣传,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是2013年4月,积极整理资料完善课件讲义,在已有的网络平台上购建软件设置及相关培训。完成口腔医学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教学大纲的编写。确定课时安排,《口腔医学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教学大纲》为口腔医学院学生学习该学科的教学指导性纲要,按照教学计划,本学科理论授课15学时,实习课3学时,理论与实习课之比为5:1,共计18学时。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熟悉各个数据库使用基本操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临床科研信息问题的能力。
章次 名称 总时数理论 实验
1 绪论 1 1 0
2 口腔医学科研工作者的信息修炼 0.5 0.5 0
3 搜索引擎与网络学习 0.5 0.5 0
4 英文数据库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利用 0.5 0.5 0
5 RSS-同步追踪世界最新资讯 0.5 0.5 0
6 云概念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2 2 0
7 文献管理EndnoteX7高级功能 6 6 0
8 HistCite-快速定位核心文献 1 1 0
9 思维导图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6 3 3
合计 18 15 3
三是开展多种活动,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利用讲座、图书壁报、讨论、网络课程开展远程教学资源与科研教学的整合培训,结合口腔医学课程特色,整合牙体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外科学的课程资源应用开展心得体会活动。认真记录,及时总结调整。由贾智、张娟、乔峰等负责。
五、总结
2013年1月至10月进行了该课题的前半阶段的研究。半年过去了,这一阶段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建立完善了科研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运用培训及讲座,建立科研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材教学资源库,并由实验教师尝试探究,撰写教学反思,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
1、建立完成口腔医学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教学大纲的编写。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我们要求教师每周至少要上一堂小讲课,利用该资源的运用情况作为临床教学的主要内容。
2、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从“随意运用”向“有效运用”转变。简单的“用”已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教师,常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教师又发现了:优质资源中整合资源适合于我们的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有的需要进行修改、补充、整合后再使用。于是,各教研组依据本组教师的特点及学科特点,提出本组的课堂教学研究目标,各教研组通过“一课多例、多阶段、多反思”“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投入到科研教学素养教育行列中。课前大家共同帮助寻找资源进行集体备课,课后各抒己见,指出优点、不足及合理化的建议,重点讨论科研信息素养教学的接收情况。
3、开始建立远教资源库。(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材)
课题组以科研信息素养教育教材为重点内容,立足本校实际,完成了阶段性资源库的建设任务。主要资源有课件、教学设计、讲义、多媒体等10篇,所有资源可供教师以后教学参考借鉴。